1、中國通信設備制造行業龍頭企業全方位對比
目前,中國通信設備制造行業的龍頭企業是華為和中興通訊。其中,在通信設備制造行業的幾大關鍵指標對比下,華為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份額、5G基站建設中標份額、通信設備制造業務營業收入和研發費用方面,占用絕對優勢;華為是目前國內通信設備市場份額最高、5G基站建設能力最強、通信設備制造業務規模最大的龍頭企業。
2、華為:通信設備制造業務的布局歷程
1987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2014年,華為在全球9個國家建立5G創新研究中心承建全球186個400G核心路由器商用網絡。全球研發中心總數達到16個,聯合創新中心共28個,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7500萬臺。2018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首超千億美元。8年度華為手機(含榮耀)全球發貨量突破2億,穩居全球前三。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80和基于3GPP 標準的端到端全系列5G產品解決方案。2020年,華為全球終端連接數超過10億,手機存量用戶突破7.3億。華為企業市場合作伙伴數量超過30000家,其中銷售伙伴超過22000家,解決方案伙伴超過1600家,服務與運營伙伴超過5400家,人才聯盟伙伴超過1600家。2021年,全球700多個城市、267家世界5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3、華為:通信設備制造業務布局及運營現狀
——主要收入來源為運營商業務
華為的收入來源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及其他。2021年,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814.69億元,占營收的比重為44.20%,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消費者業務實現營收為2434.3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38.23%;企業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24.44億元,占營收比重16.09%;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4.63億元,占營收比重為1.49%。
——通信設備市場份額位列全國首位
根據Dell'Oro集團的數據,按銷售額計算,2021年華為占全球通信設備市場28.7%的份額,同比增長7%。愛立信以15%位居第二,其次是諾基亞(14.9%)、中興(10.5%)、思科(5.6%)和三星電子(3.1%)。在不包括中國的全球市場,華為的份額為18%,愛立信和諾基亞的份額分別為20%。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華為依然以超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遠遠領先其他通信設備行業的競爭者。
——5G基站建設:華為中標份額超全國總量的50%
2020年我國5G全面商用背景下,在2020年3月31日中國移動公示的《2020年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集中采購》和4月電信聯通5GSA新建工程無線主設備聯合集中采購中,華為、中興通訊、愛立信和信科移動(大唐移動)四家企業中標。華為合計中標基站數27.19萬個,中標份額為56.05%;中興通訊合計中標基站數15.01萬個,中標份額為30.94%位列第二;愛立信以合計5.19萬個中標基站數排名第三,中標份額為10.70%,信科移動中標合計1.12萬個基站,中標份額2.31%。
2021年7月在移動廣電5G700M無線網主設備集中采購和電信聯通5GSA建設工程無線主設備(2.1G)聯合集中采購項目中,華為與中興通訊的頭部優勢穩定,中標基站數分別為42.80萬個和23.29萬個,中標份額分別為60.86%和33.12%。信科移動和愛立信則分別中標2.50萬個和1.73萬個,中標份額分別為3.56%和2.46%。
——有效專利族數量:華為有效專利族數量排名全球第一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在ETSI進行5G專利聲明的產業主體中,排名前十的企業有效專利族數量超過全部專利族數量的70%。其中,華為以14%的有效專利族占比量排名全球第一,高通、三星和LG分別以9.8%、9.1%和8.3%的占比量排名全球第二至第四位,中興以8.3%的占比量排名全球第五。
——華為“5G only”專利族數量遠超其他申請人
就只包含聲明為5G專利的“5Gonly專利族”來看,排名前十的企業5G only專利族占全部有效全球專利族的73.7%。其中,華為仍然以15.2%的5Gonly專利族占比排名全球第一,遠超中興通訊的6.3%,說明華為針對5G新引入技術進行的創新能力較強。
注:由于移動通信技術具有繼承性和相似性的特點,企業在聲明標準必要專利時,存在將一件專利聲明到同一代系的多個標準或者將一件專利聲明到不同代系標準的情形。即企業若認為一件在2G/3G/4G標準中聲明的專利的技術方案在5G標準中仍然使用,則可將該專利再次聲明為5G標準必要專利
4、華為通信設備制造業務經營業績分析
從通信設備制造業務的經營情況來看,2017-2021年,華為的通信設備制造業務收入呈波動遞增趨勢,2021年,華為的通信設備制造業務實現收入6368.07億元,同比下降28.6%。華為致力于將ICT技術應用到千行百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和綠色節能減排,為各行各業創造增量價值,未來有望推動華為營業收入和經營狀況的好轉。
從毛利率來看,2017-2021年,華為的銷售毛利率呈波動遞增趨勢變化。2021年,華為銷售毛利率為48.3%,較2020年增長11.6個百分點。
就研發投入來看,2017-2021年,華為的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占比均呈逐年遞增趨勢變化,2021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426.66億元,同比增長0.5%,研發費用占比高達22.4%。截至2021年末,華為的研發投入在全球企業中排名第二,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8450億元。
5、華為:到2025年,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的目標營業收入2600億元
2021年5月17日,在 “華為中國生態大會2021”上,華為提出了全新的生態“2+4+1”戰略,到2025年,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的目標是2600億元。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在《因聚而生 有能有為》的演講中表示:未來10年,隨著社會發展模式的轉變持續釋放巨大生產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空間將無比廣闊。面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未來,華為和生態伙伴要共同構建具有數字化轉型特色的供需關系,做到“2個聚焦,4個改變”,堅持“1個基調”: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通信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